冲出小小的教室,他“用变革与坚韧带动万千教师”
8月15日,由21世纪教育研究院和心和公益基金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人教育奖”颁奖典礼在北京市三十五中学举行。
来自台北市中山女子高中的张辉诚老师获得第四届“全人教育奖”,并接受了由组委会颁发的20万元人民币奖励。
主办方给张辉诚的颁奖词是:从中华经典中汲取生命的能量,用变革与坚韧带动万千教师,冲击东亚“填鸭教育”,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丰富而多样化的学习中,自由思考并感受爱的力量。
第四届“全人教育奖”获得者张辉诚老师
张辉诚老师最后脱颖而出,荣获第四届“全人教育奖”。我是一点都不意外的。
这可不是马后炮。
在获奖者正式确定前,4位提名教师全都有上台演讲的机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把这个环节放在了8月15号的上午。那天上午,我坐在台下,细细聆听了4位提名教师的演讲。这些教师放在任何一所学校,都可说是其中的佼佼者。听完他们的演讲后,我便笃定谁能摘得桂冠。
若说获得提名奖的其他三位教师给我的感受是一首首婉转悠扬的小曲,打动人心。那么张辉诚老师却能让我感受到,铁马金戈入梦来般的恢弘气概。
这种气概早已突破了小小的教室,冲出了校园的藩篱,就这么自信满满地闪现在社会大众面前。恍惚间,他早不是围绕着几十位学生的台湾教师。他踏出台湾,来到大陆,走进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他说他要改变东亚的“填鸭式”教育。为此,至今已上下求索20载。
20年前,张辉诚毕业于台湾师大。从教书第一天开始,深受填鸭教学和应试教育之苦的他,发愿不做成绩的教学,而做生命的教学。他决定“以快乐为名,率领学生在分数的价值观中,创出一条自由思考之路。”
他把自己对教育的理解,化作“菜鸟教师的坚持”,写进了《联合报》。
他说他会坚持,谁曾想,这位谦称自己为“菜鸟教师”的人,一坚持就是20年。
正如他常说的一句话:
一件事情做一次两次三次,都没有什么效果,那很多人可能因为这样就放弃了,可是如果这件事情,一做一年五年十年,自然而然就会有深刻的效果。
有多少教师也曾不满于教育现状,但是真正行动起来,以一己之力对抗现实的又能有几位?又能够坚持多久呢?
张辉诚所行之路,是颠覆东亚教育之路,其路之艰阻,望之生畏。
但是,这20年间,他日复一日地思考与行动,未曾有一天改变过初衷。多年探索后,张辉诚老师于2013年开始推行学思达开放教室。至今,据不完全统计,已有10000多位老师参与过学思达培训,900多场演讲和工作坊在东亚多地开设,50000多人深受影响。
“用变革与坚韧带动万千教师”(主办方的颁奖词),这就是张辉诚老师不同凡响之处。他的教育力量,不仅仅是直接作用于孩子的身上;而是更多地通过万千教师去影响更多的孩子。以一己之力,带动学思达团队,让老师感染老师,冲击东亚“填鸭式”教育。
8月15号下午,荣获第四届“全人教育奖”的张辉诚老师,正站在台上,开设自己的全人教育工作坊,持续演讲三个小时不曾停歇。
他说,“填鸭式”教育,会让某些孩子成为其他更优秀孩子的陪读。
他说,“填鸭式”教育,会破坏学习乐趣。
那些带着好奇心与创造力的孩子,一旦进入校园,他的好奇心会逐渐熄灭。因为当孩子向老师提问时,老师可能会说“先别问,一会上课会说”。当孩子记不住课堂上的知识时,老师可能会说“没关系,考试能帮你记住”。慢慢地,孩子的好奇心和创造力都消失了。
他说,“填鸭式”教育,会破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其一,是因为教师的说话速度往往是学生阅读速度的三分之一。
因此,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不停地说话,来教授知识,是丝毫不顾时间——效益的成本的表现。而如果教师能够少说一点,让学生有更多阅读的时间,在固定的时间内,学习会更富有成效。
其二,是因为教师垄断了知识,使孩子的自学难度提升。
他认为,教师应当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教学资源给学生,甚至为学生在他们不懂之处添加文字注解。他告诉我们,学思达就是通过促进“知识垄断”向“知识大开放”转变,进而实现教会孩子寻找学习资料,甄选学习资料,应用甚至自主创造学习资料的目标。
然而以上种种,不过是学思达庞大体系的一小部分,我有幸能在8月15号的下午聆听张辉诚老师的演讲,得以满载而归。
返程时,我认真想了想,更加认可张辉诚老师创造的“学思达”,是一套适用不同学科的、低成本、易复制的教学改进方法。若非如此,学思达如何能做到“随时开放教室”?如何能完全打破了学科、学龄段和校际的藩篱,从而逐渐推广及“全人”呢?
荣膺桂冠,实至名归。
推荐阅读: